您的位置:主页 > 美院案例 > 其他格调美院 >

乡村公共空间景观:慢下来的脚步是乡愁的回声

发布日期:2022-10-21 09:01 文章来源:未知 作者:三分地美院  浏览次数:

  乡村之乡一字令人们深深牵挂,现在的乡村振兴乡村改造项目不可谓不多,但是我们会时常思考落下乡愁的故乡该如何改变呢?家乡是人的家乡,是集体共同建设的,假使只有一个人或是几个人去改造他那他是不是就会失去作为家的含义和共同记忆呢?

  共建共治共享,这是当我们想要进行一些乡村改造时应当放在首位的,如何才是完美的改造方案呢?这很难让人给出答案,或许只是场地简单地场景打造,或许要对其大动干戈,总之到底如何还是要看场地它本身的特点。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个乡村改造较为成功的案例:

  “共享共治”式乡村公共空间/重庆大巴山

  场地位于重庆市大巴山,城口县地处川陕渝三省交界处,坪上村与四湾村是两个背靠大巴山面朝巴山湖与任河的移民新村,两个村庄沿道路呈线形分别建在山腰与河边,村民是库区与高山生态移民时从周边集中安置此处,呈现小聚居大分散布局。

  因湖岸与河边坡度大导致适宜建设的公共空间缺乏以及新村民之间的陌生感等原因,村民公共活动空间受限,在乡村旅游与返乡旺季还要面对游客停车疏散与垃圾治理等问题。由此,为村民和游客打造一系列满足生产生活需要,且有助于乡村旅游与社区发展的“共享共治”式公共空间,成为迫切需求。

  场地是基于人与场所的对话关系展开的,希望人们了解这个新村庄与湖的那段历史。首先人穿过由塔型村标构筑的一种仪式化的平台空间入口,看到有关黄溪老街的介绍;接着远眺黄溪老街的水下遗址。此时,人与老街产生了空间上与心理上的联系。

  设计通过可参与的环境友好主题化景观设计串联村民广场、雨水花园、垃圾分类回收中心、誓言台等节点,力图表达湖泊环境于乡村的不同意义体验。

  设计考虑到当地乡村工人施工水平和施工条件等因素选择以低技术的建造结合当地材料为主,围绕现有植物群落界定空间边界,界定空间的材料以便于加工的预制水泥块、砖木和废弃酒瓶为主。

  设计常常需要考虑到人的需求,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设计师可以选择作为协作者通过一些村民大会征集意见、与村民调研访谈、参与建造营建等方式加快进程,营造出一个能让大家共同爱护共同创建的并融入集体记忆的“共享共治”式乡村公共空间。


相关文章

在线咨询
微信咨询
  • 宁波庭院设计

    扫码一对一沟通

联系电话
13575742298
返回顶部